Adobe Flash Player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文化瑰宝
文化瑰宝

珍贵碑刻

  • 添加时间:2015年11月19日

汉关帝挑袍处碑

明崇祯十三年(1640年)刻立,高265厘米,宽88厘米,厚23厘米。左上端残缺,碑身两道裂缝。上阴刻“汉关帝挑袍处”,明末总兵左良玉书。



关王辞曹操之图碑

明嘉靖年间刻,高193厘米,宽85厘米,厚21厘米,左下角残。碑上部篆书“关王辞曹操之图”,其下刻《关王辞曹操书》,下部阴线刻关羽灞陵桥挑袍图。






移集呈稿石铭

同治十年(1871年)刻石,长82厘米,宽37厘米,保存完整。记述了清同治十年首事王映嵩、乡约曹云汉、集首曹光玉等人呈报本州正堂,将半坡铺集移于八里桥上一事。





东隅集首章程石铭

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刻石,长120厘米,宽53厘米,厚10厘米,保存完整。石铭详细记述了东隅集各行市共同恪遵集首章程之事。






创建关帝挑袍碑记碑

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刻立,通高328厘米,宽71.5厘米,厚21.5厘米。河南道御史鄢邑常翼圣撰文,候选学正田生玉撰额,候选县丞王维新书丹。碑文记述了在许州太守甘文炳的倡导下,众人捐资,乡绅王弘道督办,于灞陵故迹关羽辞曹归汉处创建关帝行宫的经过。创建关帝行宫(额)







勒马挺风碑

中华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冬朱又廉重刊。碑高159厘米,宽51厘米,保存基本完整。





许昌霸陵桥挑袍圣迹图碑

清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刻,高136.5厘米,宽65厘米,厚8厘米。碑正面阴线刻关羽灞陵桥挑袍图,右上角刻《关帝辞曹书》。





建修八里桥关帝庙记碑

清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刻立,高274厘米,宽83厘米、厚22厘米,碑文为阴刻楷书,分四节题写,下有落款,章法自然而独特。许州知州王逾曾撰文。碑文记述了知州王逾曾率僚佐绅士以及商旅居民捐资,在旧址上扩建关帝庙,新建重门,粉饰墙壁,使庙巍然而焕然一新的经过。文末对曹操践行关公处为八里桥而非霸陵桥作了阐释。圣迹万古(额)





许州八里桥重修关圣帝君庙碑记碑

清雍正十年(1732年)刻立,高327厘米,宽100厘米,厚25厘米,保存完整。知直隶许州事翰林院董思恭撰文。





重修壩桥▪关圣帝庙▪增建文昌帝君阁记碑

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刻立,通高378厘米,宽96厘米,厚26厘米,保存完整。许州知州李炜撰文并书丹。碑文记述了重修关帝庙并添建文昌帝君阁一事。流芳万世(额)



关帝庙拜殿石铭

清雍正元年(1723年)刻石,高36厘米,宽76厘米。正文15行,满行17字,行楷体,松南老农张德纯书。文章记述了自己在关帝庙拜谒后,恍惚得偶句“亦知吾故主尚存乎从今日遍逐天涯且休道万钟千驷,曾许汝立功乃去耳倘他年相逢歧路又肯忘尊酒绨袍。”一事



重修许昌县西八里桥关帝庙记碑

重修许昌县西八里桥关帝庙记碑。民国年间刻立。记述了在温公倡导下,道人宋宇平重修八里桥、关帝庙,增其旧制,遂成胜景一事。





许昌八里桥关帝庙门前戏楼落成碑志碑

中华民国十一年(1922年)刻立。



三官庙施茶碑记碑

明熹宗天启二年(1622年)刻立,高150厘米,宽64厘米,厚22厘米。记述了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三官庙(后更名为普济庵)附近好善者罗亮、王守性等人,每年四月初至七月末结社施茶于其中,十年如一日的善举。



汉故司空掾陈君碑

东汉灵帝中平五年(188年)前议郡陈留蔡邕撰,清咸丰元年(1851年)六品衔舞阳司训校仪钱侍宸重书。



汉文范先生陈君碑

东汉灵帝中平五年(188年)前议郡陈留蔡邕撰,清咸丰元年(1851年)六品衔舞阳司训校仪钱侍宸重书。




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715号